维修步骤与自检方法:
1. 故障诊断:先检查连接电缆和输入源,确保无误。我曾遇到过因为信号线松动导致无声的情况,重新接好就解决了。
2. 拆解检查:拆开外壳,查看内部元件,特别是电源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
3. 测试与测量:用万用表测电源电压,确保正常。再测试功放输出,观察波形是否失真。
4. 更换元件:发现损坏元件,如电容、二极管等,及时更换。记得选用规格型号相匹配的替换件。
5. 重新组装测试:维修完成后,重新组装并进行测试,确保一切正常。
音响功放的维修方法多样,包括直观检查法、万用表测量法、信号干扰法、加热法、代换法等,还需针对不同故障进行排查处理。具体而言,直观检查法可先处理外部旋钮、开关等基本问题;万用表测量法能判断电压、电阻等问题所在;信号干扰法适用于音频模拟电路检修。面对不同故障,如无声要检查电源等,失真要排查功放管等,针对这些再采取更换元件等相应措施。
电子管要比晶体管的噪声大?
电子管优于晶体管。首次出现时的晶体管的失真特性与电子管有很大不同。一旦超出了它们的输出范围,所有一切都会立刻改变,失真程度会迅速增加。
100瓦、0.05失真的晶体管放大器可能能够输出110瓦功率,但会伴随有35 %的失真。电子管放大器的失真过程更为缓慢而柔和,通常会产生第二和第四次谐波-会让声音效果更好。
MOSFET晶体管的新品种产品能够模拟这种失真,缩小差距。有了新品种的计算机模拟放大器,以及一些新的DSP芯片后,电子管与晶体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电子管要比晶体管的噪声大。不,这取决于电路。如果你愿意花时间,你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有超低噪声的电子管电路。
同样让我们摆脱掉所谓电子管不能再现高频的荒诞说法。多年来,电子管始终支配着兆赫范围内的高频。相对于电子管来说,晶体管的主要优点在于散热少,不易受到冲击和震动的影响,而且现在来看,它也更为便宜。
调音台信号输入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面已经介绍了调音台的输入信号大体可分为低阻和高阻输入,但如何准确界定某一路信号是属于低阻还是高阻就需要灵活。比如按照标准,电子琴属于高阻信号,要用6.35接插头输入到调音台才可以,但有些地方从舞台到调音台之间的连接线太长,线阻大,再加上灯光等系统干扰,让这条信号线的本底噪声已经很大了,即使不输入任何音源信号,在调音台上把这条线路所输入通道的增益开大时都会有很大的本底噪音,就好像上面形容的:这条线就是一条河,现在这条河里的泥沙已经太多了,此时这条线路里杂音很多还是不可改变的,而且线路那边的乐器音量已经开到而无法再增加了,也就是河里只能给你放那么深的水了,那怎么办呢?如果用高阻信号输入就等于河里的水没有增加,水质不可以改变,音质当然也没办法改变;如果用卡侬插头从低阻插口输入信号,河里的一点浅水就会经过低阻放大器的放大,这样水深了,水质好了,音质也好了。说起来好像不太真实,大家可以试下。我现在做的好多工程,乐队基本上都是采用卡侬插口从低阻输入,虽然表面看起来不规范,但实际上也是减少乐队噪声的无奈之举。所以我们还是要灵活,在实践中寻找工作方法。